本报道历时两个月走访上海16个区50个代表性社区,采访居民、规划师、社区工作者等120余人,结合第三方评估数据,全面呈现上海"15分钟社区生活圈"建设给市民生活带来的实质性改变。

【城市观察首席记者 林微】早晨7点,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的王阿姨步行8分钟送孙子上学;上午10点,长宁区虹桥街道的李老伯在社区食堂享用健康午餐;下午3点,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的白领张小姐在楼宇党群服务站参加插花课;晚上7点,杨浦区四平社区的年轻夫妻带着孩子在社区花园散步——这些日常片段,构成了上海"15分钟社区生活圈"的生动图景。
■ 空间重构:城市毛细血管的活化
数据显示,上海已建成"15分钟社区生活圈"示范点386个,覆盖85%的居住区。通过"拆改建留"组合拳,累计盘活闲置空间230万平方米,新增社区公共服务设施5800余处。
爱上海同城对对碰交友论坛 ■ 服务升级:家门口的品质生活
全市社区食堂达1256家,长者照护之家实现街镇全覆盖。徐汇区某社区服务中心主任介绍:"我们引入专业机构运营,服务项目从12项扩展到48项。"
■ 智慧赋能:科技让生活更便捷
上海私人外卖工作室联系方式 静安寺街道的"生活圈"小程序可预约42项服务,使用率达91%。全市智慧社区覆盖率已达76%,形成"线上预约+线下体验"的服务新模式。
■ 多元参与:共建共享的治理创新
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的"社区规划师"制度已吸引326名专业人士参与。调查显示,居民对社区更新项目的满意度达94.3%,参与度同比提升52%。
上海品茶网
■ 文化浸润:留住城市的记忆与温度
黄浦区外滩街道将石库门弄堂改造为"邻里会客厅",既保留历史风貌又植入现代功能。这类文化保育项目已实施287个,成为传承城市文脉的重要载体。(全文共计3826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