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历时半年走访上海16个区50个街镇,深入社区、菜场、滨江空间等城市毛细血管,对话基层工作者、社区居民、规划专家等200余人,解码超大城市治理的上海方案。

【第一章 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】
1.1 微网格里的"全科医生"
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的网格员小李手持智能终端,能实时处理从楼道堆物到独居老人关怀等12类社区事务。全市5.8万个微网格日均处置事件超3万件,办结率达99.2%。
1.2 15分钟生活圈的"幸福半径"
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的社区食堂每天供应36种菜品,老人可享7折优惠。全市建成"15分钟社区生活圈"452个,覆盖98%居住区,服务满意度达91.5分。
【第二章 城市更新的精度革命】
上海龙凤419社区 2.1 架空线入地的"隐形手术"
黄浦区南昌路历时8个月完成全部3.2公里架空线入地,沿街商户营业额平均提升18%。全市已完成架空线入地道路超600公里,城市天际线重回纯净。
2.2 滨水空间的"绣花功夫"
苏州河两岸新增无障碍通道73处,座椅扶手均按人体工学设计。黄浦江45公里滨江贯通工程获"世界城市最佳实践奖"。
【第三章 民生服务的温度传递】
上海龙凤阿拉后花园 3.1 垃圾分类的"上海样本"
长宁区虹桥街道的智能回收箱能自动称重积分,居民正确投放率达98%。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5%,较2018年提升32个百分点。
3.2 智慧停车的"共享逻辑"
"上海停车"APP接入全市4300个停车场库,错峰共享车位达12万个,重点区域停车难投诉下降67%。
【数据观察】
爱上海419 - 社区工作者:每万人配备18.6名
- 适老化改造:完成家庭改造3.2万户
- 加装电梯:累计签约1.4万台
- 民生支出:占财政总支出76.3%
【专家视点】
同济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指出:"上海用绣花般的细心、耐心和巧心,探索出超大城市治理的新范式,这种既注重技术赋能又强调人文关怀的治理哲学,为全球城市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。"